查看原文
其他

复工复产进行时①丨多地加快复工复产 助企纾困须加大政策支持

王小霞 中国经济时报 2022-05-30





■ 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小霞



  5月中旬以来,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逐步好转,越来越多企业复工复产。各地为促进复工复产创新了很多方式方法,打出了一系列服务企业复工、复产、复市的“组合拳”,助力产业经济逐步“回血”。

  

  “但也要看到,在当前经济形势仍然较为困难、大量中小微企业仍面临很大压力的情况下,还要采取更大、更有力度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全面复工复产。”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。


图片来源:新华社

    
















复工复产步伐加快


 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,上海产业链供应链恢复的步伐正在加快。

  

  联影医疗董事长张强介绍,公司被纳入上海市首批重点企业“白名单”,在员工返岗、零部件运输等方面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。“我们产能恢复了近八成,目前跨省市供应链明显改善,多家上游供应商也加入了‘白名单’。”

  

  西域智慧供应链(上海)股份公司也是上海复工复产“白名单”企业。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,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、开始部署封控措施后,公司财务部就派了5个人一直在单位上班,维持基本的业务需求。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,企业随时可以全面复工复产。

  

  近日,上海市企业复工复产服务专窗——“益企服”正式上线,着力为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帮助。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卫丙戊表示,截至5月20日早上9点,“益企服”访问量超过360万,通过验证的企业超过9000家,提交复工意向的企业达到了3700多家,有270多家企业发布了供需对接的信息。

  

  与上海分批次、有计划地推动重点企业复工复产相比,其他疫情防控形势好转的地方开始加速复工复产、恢复正常生活秩序。

  

  南京黄教授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明告诉本报记者,此轮疫情暴发后,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了较大影响,交通物流中断,很多货发不出去,原材料也采购不了。“现在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,工厂恢复了生产,线上订单量也在不断增加,再加上上海及南京的保供需求,市场复苏明显,企业正在加速复工复产。”黄明说。

  

  作为亳州的城市名片,康美(亳州)华佗国际中药城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,每天人流量巨大。3月份以来,国内多地发生本土新冠肺炎疫情,尤其是亳州市下属的蒙城县和利辛县出现阳性病例后,亳州加强疫情防控尤为重要。

  

  “作为全国性大市场及中药材保供单位,中药城每天要为各地提供大量的中药材采购量,所以疫情期间也坚持开市营业。”康美(亳州)华佗国际中药城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,为筑牢疫情防控防线,中药城成立了疫情防控专项工作小组,实行网格化管理,投入智能防疫设备,“零接触”即可实现体温测量、核验安康码,将人防与技防相互结合,全力以赴实现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的双赢。

  

  相关数据也表明,当前复工复产正在有序推进。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,根据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监测汇总数据,5月21日,全国货运物流总体有序运行、持续恢复。其中,国家铁路运输货物1107.4万吨,环比上升1.85%;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3.6万TEU,环比增长0.6%。截至5月21日24时,全国高速公路无临时关闭关停的收费站和服务区。 

  
















建议加大助企纾困政策力度


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近期,为了推进复工复产,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,如交通运输部研究制定了保障物流畅通、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10条措施;工信部要求确保重点工业企业稳定生产,实施好重点企业“白名单”制度等,这些政策效果正在逐步显现。

  

 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王鹏告诉本报记者,目前,上海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,整体复工复产的领域、机构、企业以及人数、上岗率也在持续提升。未来,基于疫情防控持续向好,复工复产的效率和效能会逐步凸显,覆盖面将从规模以上企业到重点领域再到更广泛的行业。而且,复工复产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也会逐步得到化解和解决。

  

  不过,对于大量企业来说,复工复产仍面临三方面难题:一是不少企业受困于上下游产业链影响,复工复产可能面临原材料供应跟不上、物流运输时间较长以及成本高等难题;二是企业本身受疫情影响,存在资金周转、人力供应跟不上等问题;三是疫情期间复工复产,如何做好闭环管理也是挑战。

  

  “总体来看,稳增长、保民生形势仍然非常严峻,要全力应对,切不可有丝毫松懈。”张立群建议,可采取更大、更有力度的政策措施,特别是加大增量性宏观政策工具,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力度要进一步加大,在面对需求收缩、供给冲击、预期转弱“三重压力”方面,全力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,显著增加有效投资,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抓紧落实好重大项目建设,尽快、尽早开工见效。通过有效投资有力带动就业,带动消费恢复。

  

  此外,在科学防控疫情、全面保障物流畅通、稳定产业链供应链、支持全面复工复产等方面,要做好统筹协调,切实做到两不误。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,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。




       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。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,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。


热点链接

●国际天然气价格大规模上涨对我国影响几何

●十年辉煌(5)丨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长

●解读丨12个行业年平均工资超10万元反映新趋势

●关注丨加速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

●砥砺奋进这十年③丨十年巨变 中国科技创新成就举世瞩目

●市说新语丨新一轮“汽车下乡”利好新能源车


监  制丨王辉  李丕光 王彧 刘卫民

主  编丨毛晶慧     编  辑丨曹   阳


【中国经济时报--中国经济新闻网 http://www.cet.com.cn 

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